营业时间:9:00-18:00节假日除外

  电子邮箱:service@montastar.com

详细信息

首页 > 早教中心 > 萌达动态 > 正文

【萌达育儿】无条件的爱≠无条件的满足?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条件养育

时间:2014/8/14 18:16:47  来源:  作者:

美国知名育儿专家埃尔菲·科恩号召父母以“无条件养育”的方式取代传统的赏罚教育,从而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。然而在中国现实的家庭教育环境中,并不缺少“无条件”的氛围,但是我们做到了“无条件养育”了吗?

现实中孩子经常会要求妈妈买衣服、买玩具,在妈妈看来,孩子的衣服和玩具都不少,而自己给孩子买的玩具和衣服经常是玩几下、穿几天后就被抛诸脑后,这让她们犹豫是否应该继续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。然而,当她们想要拒绝孩子的要求时,又会开始纠结,因为她们欣赏“无条件养育”的育儿方式,怀疑自己如果拒绝的话,就是没有给孩子“无条件的爱”。

其实“无条件的爱”更无限趋近的是“无条件积极关注”而不是“无条件满足”。

更简单地说,满不满足孩子的要求是次要的,最重要的是:你有没有关注到他的情绪和他背后没被满足的需求。我们对孩子情绪和需求的关注是无条件的,不管他说了什么,做了什么,我们都关注他的情绪和需求,这就是“无条件的爱”。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“关注”就等于“爱”。

孩子骂脏话了,我们是关注到了TA的愤怒,还是马上指责TA的“不文明”?

孩子打其他小朋友了,我们是关注到了TA的委屈,还是立刻惩罚TA的“凶狠”?

孩子想要买各种东西了,我们是关注到了TA的空虚寂寞,还是急于去给TA贴一个“奢侈浪费”的标签?

而另一方面,某些“无条件满足”也有可能并不含有“关注”,而只是某些父母“息事宁人”的手段。

“好啦好啦,别吵了,给你买就是!”

“走走,拿着你的IPAD玩去,别来烦我啊。”

“又不想上学了?好吧随你便”……

这些回答,对孩子的要求是满足的,然而在这满足中看不到关怀,看不到爱,获得这种满足的孩子,心底仍然是缺爱的。

当我们真正去关注、倾听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时,有可能会发现,很多我们给孩子预设的行为门槛在不知不觉消失,我们开始认可他这时的需求是合理的,这时候满足他的要求,并不会带来“放纵”的后果,而是会让孩子收到类似“爸爸妈妈理解我”“我说出自己的原因和感觉,就会有人理解我”的积极反馈。

而极有可能发生的是另一种情况:关注了孩子需求和情绪之后,我们发现自己仍然难以满足孩子的需求,这时候,我们可以诚恳地向孩子说出自己的困难,告诉孩子,爸爸妈妈因为自己的原因,没有办法满足他的要求。

这就是很多人纠结的,“度”的处理关键:其实“度”不在孩子身上,而在自己身上。不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“度”来对待孩子的需求,而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给出的“度”在哪里,并且清晰地告诉孩子。

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情绪,觉察自己的接纳度,这就是对孩子和自己双方的“无条件积极关注”,“无条件的爱”!

Copy Rights © 2013 Hunan Keyou Education Inves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

湖南萌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湖南启佑教育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旗下控股子公司

湖南启佑教育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湘ICP备13003599号

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424号

友情链接:湖南妈妈网   腾讯·大湘网   AMI   MT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