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业时间:9:00-18:00节假日除外

  电子邮箱:service@montastar.com

详细信息

首页 > 早教中心 > 萌达动态 > 正文

【萌达育儿】对孩子没有规则就是暴力

时间:2014/5/19 18:23:24  来源:  作者:

走在走廊的尽头,突然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,我迅速转身过去,发现是一个4岁的男孩正撕扯着一个同龄女孩的头发,小女孩一声不吭的用两手护着自己的头,男孩愤怒地撕扯着她的头发。我和刘老师用了很大的劲才把他的手掰开。刘老师照顾这个男孩愤怒的情绪去了,我坐在小女孩的身边,问小女孩发生了什么事?小女孩看着我,屁股一点点地挪离开我,说:“我要出去荡秋千,我不邀请他,他就愤怒了。”

我很疑惑,就对她说:“好的,我知道了。”因为我一会儿要听听小男孩说什么。我心里这么想的时候,小女孩身体的姿态是躲着我的,但是却很坚定地对我说,“我有权利不邀请他。


她的语气让我非常感动,我知道她里面是清明的,我说:“是的。你有权利不邀请他。”

这档儿,愤怒的小男孩回来了,声嘶力竭的哭声变成了抽泣,我问他:“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?”

他边哭边说,“她去荡秋千,不邀请我。”

我试探地说:“她不邀请你,你感到不被接纳了,是吗?”

他生气地说:“不是的。”

我立刻又说:“哦,她不邀请你,你承受不了被拒绝,是吗。”

小男孩又非常生气地说,“不是的。”

刘老师说:“她不邀请你,你很愤怒,是吗?”小男孩一下出了一口气,安静了下来


我沉思了一会儿,伸出手,问刘老师:“刘老师,把你手里的本子送给我,好吗?”刘老师会意地看着我,非常认真而缓慢地说:“我不同意。我不愿意给你。”我看着刘老师,也非常缓慢地对她说:“我尊重你对我说‘不’。我接受你的拒绝。”

小男孩突然大喊起来:“走开,你们俩都给我走开。”他站起身,自己走开了。我们注视着他的背影,走出十步远的地方,他的后背已经极度地放松、自然。我们俩相视而笑,知道他已经接纳了:尊重别人对自己说“不”。

小女孩看着这个过程,不等我们说什么也走了。


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,在我们的本性中,是有一种强制他人满足自己需求的驱动力的。这种动力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面就是我们内在的黑天鹅的力量,在强制别人时就变成了一种“暴力”。这正好是人性的一部分。尤其是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途中一直在为生存而努力奋斗,身上有着或多或少的战斗性和动物性。实际这种战斗性在儿童身上显现的已经不很明显了,在成人身上,尤为明显。就像你有情绪要宣泄在孩子身上,很多时候,你是要一吐为快的;很多时候,你完全像一辆刹不闸的车,情绪的暴力像洪水一样一泻千里;很多时候,你的语言更有杀伤力,怎样解恨你就怎样说。这种暴力在大多数时候你是没有觉知的,你是管理不住自己的。但在童年,规则可以把这样的意识挡在规则之外。


在我们的童话故事里,常常在讲述我们内在的这种天使和魔鬼的斗争,我们就在这两种纠葛中向更加相反的方向在走。建立规则就是把这样的暴力挡在外面,打开另外的出路,让人们学会权利的界限,学会彼此尊重、包容,看到这个世界实际是多元的。


在这个例子中,规则让孩子学会了尊重别人说“不”,学会了接纳拒绝,这些都是建立尊重、界限,阻止暴力的发生。如果童年没有在生命中建立。我们成人后就有太多无界限发生的暴力,语言暴力、心理暴力、情绪暴力等。


我在玩具房里遇到这个小男孩,他正委屈地哭着。我蹲下身问他:“你怎么了?”他说:“他就说是假的!他就说是假的!”边说边哭,似乎准备冲出去打那个已经走开的孩子。老师忙解释:他对一个小朋友说:“能把奥特曼唤来的神光棒是真的。”另一个小朋友说:“是假的,那是电影。”小男孩说:“就是真的。”那个小孩说:“假的。”这个说:“真的。”假的,真的,假的,真的,然后这种冲突就使他打了对方,强迫别人认可自己的想法。


我想了想,对老师说:“我们俩就扮演这两个孩子。”

孩子就站在旁边看着我们。

我说:“这个神光棒是真的。”

老师说:“是假的。”

我说:“是真的。”

老师把声音放大:“假的。”

我说:“是真的。”

老师的情绪在层层升级:“假的,假的。”

我把手放在老师的胸前,轻轻地拍了一下,放慢了语速清晰地说:“你认为是假的。”我又轻轻地把手收回来,放在我自己的胸前,说:“我认为是真的。”


我又把手轻轻地伸过去,放在她的胸前,说:“你可以认为是假的。”我再指指自己,“但我认为是真的。”

我又说:“你认为是假的,对你非常重要。”我拍着自己说:“我认为是真的,这对我非常重要。”

我又说:“我尊重你的认为,你也要尊重我的认为,你同意吗?”

老师说:“我同意。”

我们对视了一下,然后安静地站在那里等待。两个孩子微张着嘴巴,呆立着,好象一个不曾有过的大门被打开了——原来可以这样。他们进入到了这个新的世界里,内化着,持续着……

好一会儿,我暗示了一下,来到孩子的身后,做了一个手势给老师,打算转身离去。老师也忙来到孩子的身后,悄声对我说:“还打了人,怎么办?”我说:“好吧。”我们等待着让他把这个新的思维方式消化掉,等他回过神的时候,我们又重新演示了这一过程。


我说:“这个神光棒是真的。”

老师说:“是假的。”

我说:“是真的。”

老师把声音放大:“假的。”

我说:“是真的。”

老师的情绪在层层升级:“假的,假的。”

我说:“气死我了,我让你说假的!”说着就要动手打。

老师说:“打人是粗野的。”

我连忙把手缩回来,说:“对不起,你有你的想法,我有我的想法,我同意你的想法,但是我更喜欢自己的想法。”

老师也笑着说:“对不起,我也不应该强迫你,我尊重你的想法。”


说完这些话,我们俩突然感到极度的愉悦,然后不由自主地把手握到一起,大笑起来。这种多元意识的建立,就是通过规则建立的,内在的世界就扩大了,内在空间的容量加大了


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觉得是在给孩子看了,接纳和包容多元意识,同样带给成人喜悦的感受。这之后,我们看到孩子眼神深邃而神往,释然而愉快,仿佛我们一起进入到了另一个新的意识世界中。


我们并不期待在一夜之间一切都变过来,我们期待在生活中规则可以建立更多元化的东西,不知不觉地改变。在孩子们的生活中,在我们的生活中,在我们和孩子们共同的生活中,改变就在这种生活的细节中逐渐形成,点点滴滴,日积月累。生命就向美好的方向发展着


如果儿童生活在这样的规则中,当他逐渐长大的时候,在他的意识形态中就建立起了以下的意识状态:

自主意识、独立意识、契约意识、平等意识、合作意识、规则意识、责任意识、评估意识、接纳意识、界限意识、包容意识、聆听意识、多元意识、权利意识、妥协意识、秩序意识。


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如何限制孩子,我们只是限制了暴力,但是限制暴力的模式,不是就此卡住,而是打开了无数扇通往自主、独立、接纳、尊重、包容、合作、界限的大门。这样就会疏导暴力的情绪延伸到一个更加积极的、有爱的、支持的途径中,这才是规则的意义所在。


所以,根本上来说,规则保证了文明,保证了非暴力,保证了新的文化,保证了和谐,保证了友善。没有规则,我们就会陷入到纠葛之中,弱肉强食之中,这对夫妻生活、家庭生活、团队生活、乃至一个国家都是同样的道理。

所以,没有规则就是暴力。有了规则,就有了秩序,秩序之下无强权

Copy Rights © 2013 Hunan Keyou Education Investment All Rights Reserved

湖南萌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湖南启佑教育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旗下控股子公司

湖南启佑教育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湘ICP备13003599号

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424号

友情链接:湖南妈妈网   腾讯·大湘网   AMI   MT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