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萌达育儿】解读孩子的依恋情节
时间:2013/9/9 18:05:11 来源: 作者:出生不久的婴儿依恋成人是十分自然的事情,成人在满足他们生理、心理的需要的同时,成人和婴儿逐渐发展了一种依恋关系,这是婴幼儿对于关怀和爱抚他的成人的强烈依恋情感。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:“儿童对人们的依恋心是发展儿童个性极端必需的。如果儿童没有这种依恋心,就可能成为恐惧和惊慌体验的牺牲品,或者将产生精神萎缩现象,这种现象的痕迹可以保留一生,并影响到儿童的爱好和意志。”
【案例分析】
两个在两三个月大时哭闹程度相当的婴儿,放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进行比较。
甲婴儿的父母对他的哭闹不烦不乱,仍然跟他说话,逗他玩。
乙婴儿的父亲则极少花时间陪小孩,母亲又是只要他一哭就把他抱在怀里走来走去。很少跟他说话,或是陪着他玩。
一年以后发现:
甲婴儿只要在父母身边不远,大部分时间都能快快乐乐地自己玩;
乙婴儿却仍然时常哭闹,要求大人抱。如此看来,很可能是甲婴儿的父母由于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不烦不乱,能享受乐趣。
因此,对于孩子的需求及成长的脉动皆较为敏感,较能适时扩展孩子的行为能力,使得他逐步在不被抱的情况下也能有安全感,能自得其乐。如果孩子没有学到这样的能力,故仍然得依赖较原始的方式——被抱着才觉得安全、快乐。
由此可以说明,由于依恋能减少婴幼儿的不安与恐惧,他们深知有人关心他们,当他们有需要时成人一定会出现,这样,当他独自活动时,也有一种安全感,有适度的依恋的孩子能容忍与成人的分离而不焦虑,能够安心地进行独立探索活动,也不会产生遇到困难无人帮助的恐惧感,从而,婴幼儿的独立性就伴随着依恋性而得到发展。所以说,婴幼儿的依恋与独立性的培养是可以协调的,是可以同步进行的。关键在于父母必须给幼儿适度的爱和帮助。
宝宝依恋的原因
“依恋”是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:
依恋关系是孩子的内在心理需求,并有助于他的生理、心理健康。因为通过依恋,孩子满足了生理和心理的需要,由此得到安全感和保护。特别是当孩子受到惊吓、感到委屈或需要被关心时,母亲等主要看护者就是他可以寻求恢复的最好“庇护所。”几乎所有的正常婴幼儿都会有这样的 “依恋情结”。相反,如果没有依恋或根本不要依恋的婴幼儿倒可能是有问题的,比如:患孤独症的儿童。
分清两种依恋
一般来说,孩子的依恋可分为两种。一种是安全的依恋,这种依恋有助于婴幼儿的心理健康;另一种是不安全的依恋,这种依恋会导致心理脆弱,并伴随种种心理问题,弄不好甚至会出现行为障碍。孩子的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之为“分离性焦虑障碍”——即依恋对象离开时(哪怕孩子知道是短暂的分离),也常表现为烦躁、哭、叫喊,甚至威胁。
原文摘选:太平洋亲子网
想了解更多育儿信息,欢迎关注萌达蒙特梭利教育官方微信
打开微信【朋友们】——【添加朋友】——【查找公众账号】输入:萌达蒙特梭利
或者扫下面二维码:更多精彩内容,欢迎关注新浪官方微博@萌达蒙特梭利
全国统一客服热线:400-0826-0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