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萌达育儿】如何让宝宝独睡?
时间:2015/4/9 17:40:44 来源: 作者:在昨天的萌宝睡眠大调查中,80%的宝宝是与粑粑麻麻同床而睡的,那宝宝多大适合跟大人分开睡?如何让宝宝独睡呢?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【时间】
宝宝3岁应当和父母分床睡
【原因】
(1)孩子在3岁以前属于心理学上说的依恋期,3岁以后孩子开始逐渐社会化的过程。这个时期,如果条件允许,是实行分床睡的最佳时间。从性心理学来说,父母的亲密关系是孩子不能介入的,如果孩子一直介入其中,对孩子的发展或多或少有点影响。
(2)但有时孩子到了七八岁依旧和父母同床睡,不一定是孩子不肯分,也可以是大人舍不得。因此,父母和孩子是否分床睡其实是双向互动的关系,有时反而是妈妈觉得孩子需要照顾而不愿意分床睡,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爸爸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,帮助母亲和孩子实现心理上的独立。
【建议】
(1)让孩子一同参与到选购家具、布置房间的过程中,使他感觉到自己是这个房间的小主人,喜欢上这个新的环境。
(2)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玩具或是小枕头,这样即使不和爸爸妈妈同床睡,孩子也能有安全感。
如何让宝宝独睡?
【原因】
孩子不愿独睡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心理因素:
(1)孤独心理:孩子与父母同睡眠时,睡前可以说话、听故事,早上睁开眼睛就可以看见父母的笑脸、倾听温柔的话、向父母撒娇,觉得很踏实、很开心。单独睡眠时自然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孤单。
(2)依恋心理:孩子从小在母亲怀里长大,况且一直与父母同床睡眠,在每天的肌肤接触、爱抚中,孩子容易产生依恋心理,自然不愿意分床睡眠。
(3)恐惧心理:这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内心体验,如害怕妖怪、噩梦等;夜里大人不在身边时这种体验尤为强烈。
【重要性】
(1)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:分床睡眠可使孩子逐渐明白自己已“长大了”,并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如做入睡前的准备,自己盖被子,早上自己起床等等。并且,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以后,孩子对其他的行为规范也更易接受。这些对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,进而形成独立的人格很有帮助。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儿童适应社会,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(2)克服心理障碍: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去面对孩子常见的恐惧心理(如怕黑、怕怪物、不敢独睡等等),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、不怕困难、不依赖他人等良好品质,并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
。
(3)养成良好睡眠习惯:分床睡眠,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的“私人空间”都变得更大,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也更有保障。
【建议】
(1)家长可就此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引导。如:对于容易恐惧的孩子,家长应允许他将恐惧流露出来,使他懂得:随着他的成长恐惧感是会消失的;
(2)对于有依恋心理的孩子,家长可尽量让童床挨着父母的床,把童床靠近父母床的一侧的栏杆放低,让孩子感到父母就在身边;
(3)对于容易孤独的孩子,入睡前可多加爱抚、多陪一会儿,讲些故事让他愉快入梦,夜间常去照料,让宝宝不感到孤单。
【注意事项】
(1)让孩子独睡时,注意床离地面不要太高,在床上加护栏、降低床的高度等防止孩子跌下床摔伤;确保孩子万一不慎掉到地上也没有危险。若担心孩子蹬裤子,可给他挑选合适的睡衣,并随气温变化选择不同厚度的裤子。在分床的最初阶段,孩子如怕黑,可在床边安个夜灯,待他逐渐适应后再关上。
(2)刚与父母分床睡眠的孩子,比较容易出现反复现象。如:父母费了很多工夫才把孩子安顿好,可一转身孩子又跑到父母的床上来了,或者半夜醒来时偷偷溜到父母的大床上赖着不走。遇到这种情况时,父母千万不能心软,要不就会前功尽弃。明智的家长应耐心地把孩子劝回童床上,并多说些鼓励的话,实在不行时,可陪孩子重新入睡后再离开。
(3)如果孩子接受独睡,应当适时鼓励。此外,爸爸妈妈还应当灵活机动,当孩子遇到生病等挫折时,可以让孩子跟大人睡上一宿半宿,从而抚慰他们“受伤”的心灵。